跳转到主导航 跳转到内容 跳转到注脚
回到博客

蒙娜丽莎:从佛罗伦萨到卢浮宫——让她永垂不朽的盗窃案与那幅“另一位蒙娜丽莎”

Two men adjusting the Mona Lisa painting on a museum wall.

您是否曾经想过,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,是如何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作品的?

《蒙娜丽莎》,又名《乔康达夫人》(La Gioconda),她的故事是一段长达五百年的史诗,由她的创作者的执念所推动。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始终无法与她分离——他带着她,从意大利走到法国。然而,她真正迈向不朽的时刻并非在展厅中被欣赏的那一刻,而是在混乱之中:那场震惊世界的盗窃案,让她从一幅杰作,化为永恒的传奇。

您想了解《蒙娜丽莎》的旅程吗?请继续阅读——The Touring Pandas 将为您揭示丽莎的完整旅程:从列奥纳多的画室到卢浮宫的长廊,从“著名盗窃案”的真相,到那位神秘“孪生姐妹”的下落。

微笑背后的女人:丽莎是谁?

暂时忘掉卢浮宫与汹涌的人群,让我们回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。事实上,世界上最著名的这幅作品,原本的名字并不神秘——《丽莎·盖拉尔迪尼肖像》。

这位女士既不是公主,也不是神话人物,而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丝绸商人——弗朗切斯科·德尔·乔康多的妻子。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大约在1503年开始为她作画,这原本只是一幅普通的肖像委托。传言称,列奥纳多爱上了这位女子,因此没有将画作交付给委托人,而是留给了自己,随身携带,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愿分离。爱情,果然令人做出疯狂的事……

但是,为什么这幅画会有这么多名字呢?以下是这段传奇背后的含义:

  • La Gioconda(乔康达夫人):这是意大利和西班牙最常用的名称,来源于她丈夫的姓氏 Giocondo。但更有趣的是,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还有“快乐”“愉悦”的含义。因此“La Gioconda”也可理解为“快乐的女人”。真是讽刺啊——一张如此神秘的微笑,名字却意味着“欢愉”!
  • Mona Lisa(蒙娜丽莎):这是她的通用名称。“Mona”是“Madonna”或“Monna”的缩写,在当时的意大利语中是一种尊称,相当于“女士”。因此,“Mona Lisa”的意思便是“丽莎女士”。

所以,当您准备在卢浮宫(或者……稍后我会告诉您另一个地方)与她相遇时,请记住:您即将见到的是“丽莎女士”,那位来自佛罗伦萨的“快乐女人”。

旅程的起点:列奥纳多与他挚爱的作品

大多数艺术作品在完成后都会交付给委托人,但《乔康达夫人》不同,列奥纳多对此心知肚明。这幅画不仅是一项委托,更成为了他个人的执念。列奥纳多带着她度过了自己的一生,不断地修改、完善,或许还将她作为探索艺术完美的实验画布。我们唯一的疑问是:他为什么把眉毛留到最后?恐怕这个谜永远无法解开了。

当达·芬奇创作这幅画时,它已经具有革命性意义。所谓的 sfumato 技法(即通过柔和的晕染使轮廓变得模糊、细节相互融合,从而让她的微笑仿佛在我们眼前变幻不定)以及他对背景中空灵景色的创新运用,使这幅画区别于当时所有的肖像作品。

列奥纳多对这幅画产生了极深的感情,以至于他从未将其交给盖拉尔迪尼家族。这是定义这幅作品非凡旅程的第一个关键行为:它成为了天才画家一生的形影不离之物。

行囊中的肖像:达·芬奇的旅途

请想象一位流浪的艺术家,背负着自己的工具——还有他的杰作——穿越阿尔卑斯山。《蒙娜丽莎》的真正旅程,始于她那位不断迁徙的创作者。

乔康达夫人》的奥德赛之旅

这幅作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(1503–1506)以《丽莎·盖拉尔迪尼肖像》的形式开启了她谦逊的生命。但列奥纳多的执念很快让她成为他个人的影子,永远也未被交付给最初的委托人。

  • 1508–1513年:前往米兰。列奥纳多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聘请前往米兰工作。这幅作品随他一同旅行,证明它当时已是无法替代的珍宝。就在这一时期——当他往返于佛罗伦萨与罗马之间(1509–1510)——年轻的天才拉斐尔·桑西奥得以亲眼目睹这幅画。
  • 1513–1516年:定居罗马。达·芬奇再次迁居,这一次是在朱利亚诺·德·美第奇的赞助下。乔康达夫人忠实地随同她的主人,翻越亚平宁山脉,一路相随。
  • 1517年:跨越命运的边界——前往法国。 这是最具戏剧性的转折。列奥纳多接受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,跨越阿尔卑斯山。这幅作品随他一起旅行,抵达法国昂布瓦斯

在罗马或佛罗伦萨的那些岁月中,《蒙娜丽莎》不仅仅是达·芬奇的私人项目,她早已被艺术界所仰慕。据说,正是在这一时期,年轻而才华横溢的拉斐尔·桑西奥曾造访列奥纳多的工作室,被这幅作品深深吸引,并为其绘制了一幅素描。如今这幅素描收藏于卢浮宫,是这幅肖像最早存在的确凿证据之一,同时也见证了它对其他伟大艺术家的深远影响。

从意大利到法国王室

1517年,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接受了年轻而热情的法国国王——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,成为“国王的首席画师、工程师与建筑师”。

这便是故事的关键时刻:作品的收购。据传,弗朗索瓦一世于1518年以当时相当可观的金额,从列奥纳多本人(或其继承人萨莱)手中购得《乔康达夫人》。

  • 为何此事如此重要?因为这次收购标志着该肖像正式成为法国王室收藏的一部分。这一“法兰西化”的举动,决定了作品的命运,使其永远与法国的历史紧密相连。

自此之后,《乔康达夫人》被安置在多处王室居所中,享有最高的艺术地位——先是在枫丹白露宫(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)陈列,随后在法国大革命后迁入中央艺术博物馆(Musée Central des Arts),即今日的卢浮宫(Musée du Louvre)。

皇帝的缪斯

这幅作品的命运始终与权力紧密相连。19世纪初,另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将它占为己有——拿破仑·波拿巴。

当拿破仑登上皇位后,这幅肖像从卢浮宫的展厅被暂时移走,先是悬挂在他妻子约瑟芬的私人寝宫中,随后又被转移到他本人在杜伊勒里宫的寝室里。

请您想象这样一幕:那位微笑的丽莎·盖拉尔迪尼,注视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在她面前策划征战。这虽是她短暂脱离公众视野的一段经历,却意义非凡——它突显了她作为统治精英私藏珍宝的地位。幸运的是,在拿破仑倒台后,这幅画重新回到了卢浮宫,回归其属于法国民族艺术遗产的崇高位置,继续以“法国的艺术瑰宝”的身份被珍藏与展示

让她成为传奇的盗窃案(1911–1913)

《蒙娜丽莎》当时已经享有盛名,是卢浮宫的瑰宝。然而,正是一桩罪案,将她从一件艺术杰作推向全球偶像与媒体现象的巅峰。

1911年8月,这条新闻震惊了巴黎乃至全世界:——《蒙娜丽莎》被盗了!

恐慌瞬间蔓延。前来卢浮宫的,不再只是艺术评论家,而是成群结队的好奇民众——他们不是为了欣赏艺术,而是为了看那面空荡荡的墙壁,那幅16世纪小小的肖像曾悬挂的地方。那道空白,成了新的执念。

  • 在被盗的两年间,这幅失踪的作品获得了史上最有效的“宣传”。全球各地的报纸无一例外都在报道《乔康达夫人》。她的“缺席”成为她永恒声名的关键。

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最不可思议的人物。您是否知道,连毕加索都曾被怀疑与此案有关?警方认为这起盗窃与其他艺术品失窃案相关,毕加索可能是最终的买家。幸运的是,他最终被证明无辜,但此事足以反映出调查的混乱与规模之大。

更令人惊讶的,是这起盗窃的简单。与大众想象中的电影情节不同,这并非一场充满秘密通道与高超手段的行动。盗贼——文森佐·佩鲁贾(Vincenzo Peruggia)——曾是卢浮宫的一名员工,这让他根本无需复杂策划。

  1. 他了解当时极其宽松的安保措施;
  2. 他知道这幅画是如何被固定的;
  3. 他甚至拥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制服。

Collage of a man's image with scenes of courtroom events and trials around him.

于是,他在周一夜晚躲进了一个储物柜,等到周二博物馆闭馆后,穿上制服,取下画作,用自己的外套包裹起来,从侧门轻松走出。就这样,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被几乎毫无阻碍地带走。这起案件的戏剧性,并不在于盗窃的手段,而在于那两年的空白与全球的媒体狂热。

一个有趣的冷知识:卢浮宫至今仍在每周二闭馆。

回家了吗?盗贼与他的动机

两年零四个月之后,1913年12月,这场神秘的失踪案终于迎来了结局。

那幅被盗的画作,一直藏在巴黎的一间公寓中,最终在她的故乡——佛罗伦萨——重新现身。

盗贼,意大利人文森佐·佩鲁贾(Vincenzo Peruggia),主动联系了一位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多·杰里(Alfredo Geri),谎称自己是一名爱国者,想把列奥纳多的杰作“归还”给她的祖国——意大利。古董商对他的言辞产生怀疑,随即向当局报告,佩鲁贾被迅速逮捕。

  • 那么,这究竟是盗窃还是爱国主义行为?这正是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。佩鲁贾声称,他唯一的动机是要将一件被法国掠走的意大利艺术珍品送回故乡——他坚信,《蒙娜丽莎》理应属于意大利。

然而,历史学家指出,他可能同时被金钱驱使。虽然他确实怀有民族情感,但他试图私下出售这幅作品的行为,显示出他的动机并非纯粹的爱国主义。无论真相如何,《蒙娜丽莎》在重返法国之前,曾短暂地在佛罗伦萨、罗马与米兰展出,所到之处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狂热。 当她最终被送回卢浮宫时,巴黎爆发了庆祝——这不再只是艺术的胜利,而是一场文化的凯旋。

“另一位”乔康达夫人,不是随便哪一个乔康达夫人

您想认识另一位乔康达吗?这不是一份复制品,而是她的孪生版本,收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。据我们所知,这一版本的《蒙娜丽莎》是现存最古老的复制品,令人惊讶的是,它出自达·芬奇最亲近的弟子之手,并且与列奥纳多在工作室创作原作的同时完成。甚至直到19世纪下半叶,人们仍曾误以为这一作品出自达·芬奇本人,这也充分体现了它在复制技法和风格上的高度精准与忠实。

经过2012年的修复,这幅作品揭示出一个关键细节:隐藏的背景景色与卢浮宫中的原作完全相同,这就证实了一个关键的事实:

  • 弟子当时就坐在达·芬奇旁边,描绘着同样的场景。《普拉多博物馆》的乔康达夫人让我们得以窥见原作在刚完成时的样貌——未受岁月暗化的影响。此前,她曾被覆盖了一层暗色涂层以保护背景,而修复后恢复了真实景象。这是一场通过画布穿越时光的奇妙旅程。

有趣的事实:普拉多博物馆的孪生乔康达有眉毛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,这一点也为她增添了独特魅力。

参观建议与选择……或两者兼顾!

现在您已经了解了《乔康达夫人》及她的孪生版本的精彩故事,您可能会想知道下一站该去哪里。无论您选择哪一处,我们都保证您将沉浸在令人难忘的艺术历史之中:

马德里:保存最完好的乔康达

如果您身处马德里,不妨前往普拉多博物馆,一睹《乔康达》的失落孪生版本。您将收获:

  • 人群更少:参观环境更加宁静,您可以专注欣赏这位经过修复的乔康达,从而一窥她刚从达·芬奇工作室出品时的神韵。
  • 更多艺术体验: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数千件同样迷人的艺术作品。您将有机会欣赏到委拉斯开兹、戈雅或博斯科等大师的杰作。想了解更多博物馆参观攻略,可查看我们的博客: [参观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小贴士].
巴黎:达·芬奇原作的微笑

如果您的目的地是巴黎,那么在卢浮宫欣赏达·芬奇亲手创作的原作《乔康达》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体验。登上埃菲尔铁塔或游览巴黎其他景点固然精彩,但若错过在欧洲最大的博物馆中与原作近距离接触,那将是无法弥补的遗憾。

虽然《蒙娜丽莎》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,但在卢浮宫,您还能发现更多震撼心灵的人类历史遗产与艺术珍品,让您无法移开视线,久久驻足。

准备好成为真正的“乔康达探索者”,踏上这些博物馆之旅了吗?